|
【市场】古陶瓷鉴定专家孙洪琦:收藏必须先学术后市场 |
【shichang】2012-8-6发表: 古陶瓷鉴定专家孙洪琦:收藏必须先学术后市场 近日,应广西《天华堂》文物鉴定工作室主任陈天宗之邀,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孙洪琦来到南宁,并在唐人文化园的天华堂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对于时下的收藏与鉴宝热,孙先生表示,收藏是一门学问,必须先学术后 古陶瓷鉴定专家孙洪琦:收藏必须先学术后市场近日,应广西《天华堂》文物鉴定工作室主任陈天宗之邀,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孙洪琦来到南宁,并在唐人文化园的天华堂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对于时下的收藏与鉴宝热,孙先生表示,收藏是一门学问,必须先学术后市场,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和对历史的认知,才能做好收藏与投资的市场。 继承家学传统 求真求实 孙洪琦先生年近七十,父亲是已故的故宫博物院当代古陶瓷鉴定大家孙瀛洲。早在1923年,孙瀛洲就在北京四牌楼开办了敦华斋古玩辅,由于经营有方,鉴定文物眼力好而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,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文物鉴定家和经营者。1956年,孙瀛洲先生受聘到故宫博物院从事古陶瓷研究、鉴定工作,就在同一年,他将自己呕心沥血、多年收藏的3000余件文物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。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,孙瀛洲先后发表了《谈哥汝二窑》、《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别》、《试谈永乐、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年款》、《瓷器辨伪举例》、《元明清瓷器的鉴定》等研究与鉴定文章,对古陶瓷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还培养了耿宝昌、汪庆正、冯先铭、李辉柄、叶佩兰等一大批文物鉴定专家。 在孙洪琦的名片上,印有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的照片。说起这个举世无双的宝贝,孙先生说,这也是父亲最爱的一件瓷器。成化斗彩在明代万历时就相当名贵,它胎薄而透明,从内里能看见外部的纹饰,有红、鹅黄、姹紫三个色彩,而姹紫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色彩。为了收购这一绝世珍品,父亲一掷40根金条。平时,父亲总在躲在房间里把玩,不轻易拿出来,直至捐献给国家的前一天晚上,孙洪琦才在父亲手上看到这一珍品。 孙先生表示,在自己的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父亲。父亲把一生的珍藏捐献给国家,缘于父亲对国家、对民族、对艺术的热爱。一方面他会继承父亲的爱国精神,另一方面,坚持鉴真、求实,到目前为止,父亲总结的陶瓷鉴定法仍然无人超越。鉴定古陶瓷,首先是要把人做好,人没有做好,谈不上艺术鉴定。父亲的精神与古瓷一样珍贵。 天华堂收藏的明代晚期福建德化瓷佛像 收藏有风险,鉴宝节目不能太当真 由于父亲的口传心授,身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、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的孙洪琦鉴定古陶瓷的眼力之好也是公认的。他自己则认为,说真话、说实话才是鉴真。鉴真,需要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,要用心看,心里有,眼里才看得到。对目前的鉴宝热,孙老提醒,收藏有风险,目前的捡漏不能说没有,但概率已经很少了。 古陶瓷鉴定,是通过釉面、胎体、瑕疵、器型、纹饰、工艺、款识、轻重、手感、声音等信息,与储存在大脑中的古陶瓷信息进行对比,再经过全面综合的逻辑分析与推理,最终做出判断。这种近乎超级智能计算机高速运行的过程,孙先生认为可意会不可言传, 80%是眼学,是模糊鉴定法。简而言之,古陶瓷会让人“一眼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味道。”任何一件作品,都揉合了特定时代的特点,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”,他指着天华堂收藏的一尊明代晚期的福建德化瓷佛像说,像这尊佛像,制作者当时的虔诚,可见一斑,这样的慈祥,之后很难看到。 对眼下各种鉴宝节目和活动,孙先生认为,这些只不过是一种娱乐形式,不能太当真。他说,这类节目或活动都是经过电视台或主办者策划的,是娱乐性质而不是学术性质的,是为了迎合现在的观众和市场而出现的,所以人们看的时候不要太认真,就当是一个节目看看就行。对于各类大型鉴宝会,鉴假容易鉴真难。孙先生表示,不参加此类活动,搞鉴定的,应该是把自己的所学服务于社会,不能以经济利益为主。在日常的鉴定中,孙老坦言,一天最多只能看40—50件。 |